近期,国家能源局公布第三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福大紫金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10千瓦级‘氨-氢’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系统”成果上榜。
氢能被称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根据国际氢能源委员会发布的《氢能源未来发展趋势调研报告》,2050年,全球氢能源需求将增至目前的10倍,全球氢能产业链产值将超过2.5万亿美元。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至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
近年来,福州企业在制氢、储氢、运氢、用氢为主的氢能产业链上发力,氢能技术频“出圈”。得益于榕企的探索,福州正逐步构建氢能“制备—存储—运输—加注—应用”全产业链,竞逐氢能万亿赛道。
(节选)
“氨-氢”转换
打造多个全国首创
文章开头提到的“10千瓦级‘氨-氢’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系统”有啥作用?福州大学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授罗宇博士介绍,其以液氨作为高效储氢载体,通过低温氨热催化分解转化成氢气,进而再通过燃料电池发电。
去年,由江莉龙研究员带领的福州大学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发团队,首创了常压低温氨分解催化剂,并开发出“氨-氢”燃料电池系统。该技术解决了“氨-氢”能源转换过程中关键科学技术难题,是处于国际领先的一项颠覆性关键技术。
目前,福大紫金氢能已开发出从3千瓦到百千瓦级的多系列“氨-氢”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系统,这个技术已处于初步商业化应用阶段。例如,由福大紫金氢能开发的国内首座3千瓦级“氨-氢”燃料电池发电站稳定运行,为福建龙岩曹溪镇一经常性离网基站提供持续不间断的电力保障。
氢能具有绿色、高效、无碳排放和应用范围广等优点,但氢的运输和存储是制约氢能产业发展的“痛点”,因此“氨”走入人们视野。“氨作为高效储氢介质,具有易液化储运、安全性高和无碳排放等优势。‘氨-氢’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系统拥有存储压力小、发生火灾危险性低、加注时间少等天然的优势。”罗宇教授介绍,这样一来,还可以通过注入液态氨,来得到氢气。在长乐的全国首座“氨现场制氢加氢一体站”便可以实现上述过程。该一体站于去年9月建成,氢燃料电池巴士不到10分钟便完成氢气充注。加满氢后,巴士能行驶近400公里。
“氨-氢”转化技术有很多应用前景。今年1月,福大紫金氢能和厦门金龙共同研发出全国首辆“氨-氢”燃料电池客车,实现氢能在汽车上的即产即用,具有“加注时间短、续航里程长、安全高效、节能环保”等多重优点,为“氨-氢”能源在车用燃料电池领域的商业化推广,提供了一条重要的技术路径。
基于福州大学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发的“低温低压合成氨”和“安全低温氨分解”两项核心催化技术,福大紫金氢能开发了氨现场制氢加氢站、分布式电站、移动电源、车用/船用动力及“氨-氢”燃烧内燃机等终端产品,致力打通“氨-氢”能源产业链各个环节,发展安全、高效、低成本的绿色用能新模式。
(节选)
全文见福州日报:http://mag.fznews.com.cn/fzwb/2023/20231213/20231213_A03/20231213_A03_1.htm